以多孔石墨为载体,采用高温吸附法将月桂酸-肉豆蔻酸二元低共融脂肪酸与其复合制备多孔石墨基复合相变材料,通过冷热循环耐久性试验检测其温度敏感性和长期稳定性,以此确定多孔石墨烧制工艺及脂肪酸吸附量、吸附温度.结果表明:烧制温度为800℃的多孔石墨,在水浴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可吸附700%(质量分数)脂肪酸,这种以多孔石墨为载体所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冷热循环质量损失小于3%,碱浸泡前后相变点基本无变化,相变焓损失为10.14%.
--------------------------------------------------------------------------------------------------------------------------------------------------------------
产品内容:
金华抹灰砂浆内墙脱砂脱粉正确的解决办法
混凝土浇筑后抹面时,可均匀地撒一薄层硬化剂再抹光,硬化后表面很坚实,且光感非常好,不会产生脱皮、起砂现象。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混凝土坍落度要尽量小。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养护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炎热的夏季施工时,应尽量选择夜间浇筑混凝土,或有防止太阳直接暴晒新浇混凝土的防护措施。
现阶段在我国普通工业与民用的建筑中,建筑的地面经常采用水泥砂浆面层,水泥砂浆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并具有传统做法的地面。在建筑的施工中因受到水灰比例、原材料的搭配和工人施工的工艺等方面的影响,地面起砂现象已成为严重的质量通病。如何防止和处理地面起砂,将质量通病消除在萌芽状态,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起砂原因分析
1、原材料问题
1.1水泥:采用了标号比较低的水泥,过期结块水泥、受潮结块水泥、或采用了不宜做地面的品种水泥,这些水泥活性差,影响了地面强度。
1.2砂子:采用了细砂粉,该砂拌和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大,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强度。或采用了含泥量过大的砂子,影响了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
2、水灰比问题
正常水化作用,水泥需水量为20~25%,实际施工中水灰比都大于0.25,现场常用水灰比为0.5,造成面层强度降低和结构不紧实,引起地面起砂。
3、搅拌不均匀
砂浆搅拌不均匀,砂浆收缩时浇水,吃水不一,水分过多处容易出现起砂、脱皮现象。
4、压光时间掌握不当
没有熟悉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安排的工序不当或底层较干或较湿等,导致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
4.1压光时间过早,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才开始进行,游离水分还比较多,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气泡等缺陷,且会使表面扰动,消弱水泥砂浆面层强度。
4.2压光时间过迟,水泥的胶凝体已经形成硬化,表面较干,表面层的毛细孔及抹痕没有办法去掉,硬性压光极易损伤表面的强度和抗磨性能。
4.3施工人员为了操作方便,洒水湿润并强行抹压,造成地面内部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导致起砂。
5、养护问题
5.1水泥地面,一般现场不养护(尤其门窗洞口处)或养护天数不够,水泥水化作用不充分,影响地面强度。或地面完成后不到24小时,就开始浇水,导致大面积脱皮、砂粒外露,造成起砂。
5.2水泥地面养护尚未达到强度,过早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地表面造成破坏,导致地面起砂。
5.3地面低温下施工,门窗洞口没封闭或无取暖设备,影响了水泥水化反应。或者受冻,体积膨胀,孔隙率增大、粘结力受到破坏,降低强度引起反砂。
5.4冬季施工室内用焦炭炉升温,焦炭燃烧时产生CO2,与水泥水化后生成的尚未结晶的Ca(OH)2反应,生成CaCO3形成表面硬壳,影响水泥正常水化反应,降低强度,引起起砂。
以上为产品介绍
======================================================================================
采用新研发的数字化冲刷试验仪(动水压力、速度和入射角度等可调),开展了水泥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这2种基层材料的室内冲刷试验,得到了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冲刷深度与冲刷次数、动水压力以及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冲刷动水压力与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对其抗冲刷能力影响.研究成果可作为制定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方法的依据.
采用弹性损伤本构模型和参数,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实现了EPS外保温系统黏结强度的原型结构仿真,并对改进材料性能和调整结构的EPS外保温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与分析.研究发现,原型系统的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一致,即原型系统的黏结强度无法达到国家强制要求;通过分析各因素的影响作用,改进系统的数值仿真给EPS外保温系统提出了采用锚固构件及砂浆抗拉强度为2.50MPa的优化方案,此时所得到的系统黏结强度可达0.48MPa.研究结果表明EPS外保温系统数值仿真可以有效运用于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