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别名 |
膨胀珍珠岩 |
面向地区 |
全国 |
产地 |
河北 |
材质 |
岩棉 |
应用范围 |
EPS外墙保温系统 |
导热系数(常温) |
0.03 |
使用温度 |
200 |
形状 |
颗粒 |
高使用温度 |
度 |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是以膨胀珍珠岩为保温主体材料,无机黏结剂为胶凝材料,通过模压固型而成。与其他无机保温材料相比,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具有优良防火性能,同时还有较好的保温、憎水、施工等性能。目前,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已在安徽、浙江等地新建建筑和旧房改造项目中得以广泛应用。
膨胀珍珠岩是一种理想的保温材料,但其较强的亲水性会显著降低产品的保温性能;作为塑料、橡胶填料,其亲水性和分散性同样受到限制。因此,需进行憎水改性,才能实现膨胀珍珠岩的广泛应用。膨胀珍珠岩的化学改性主要包括酯化反应、硅烷偶联剂改性法以及表面接枝共聚法,通过膨胀珍珠岩颗粒表面存在的羟基与改性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使其表面嫁接新的官能团,以改变颗粒表面的极性,得到颗粒表面的疏水性。
膨胀珍珠岩粉进行化学改性可选用硅烷偶联剂WD-70,将珍珠岩粉加入到高速捏合机中,预热干燥。在预热过程中加入改性助剂,调整珍珠岩粉的表面电位,使偶联剂更好地与珍珠岩表面产生键合,然后加入偶联剂,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珍珠岩粉作为橡胶填料,橡胶样品的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得到改善,且变形变小。改性后的珍珠岩粉填充在橡胶中,可使得橡胶的主要机械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化学方法改性膨胀珍珠岩颗粒具有反应时间长、需要加热干燥等额外能量、工艺条件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等特点。
珍珠岩工业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1924年德国在实验室发现珍珠岩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膨胀性;1940年美国在内华达州开始生产膨胀珍珠岩作砂浆骨料;1949年成立了国际珍珠岩协会,现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75个珍珠岩协会,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我国珍珠岩工业起步较晚,1964年开始组织科研攻关,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掌握了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的生产工艺,由于我国珍珠岩资源丰富、分布面广、品位又高,因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全国珍珠岩矿企业已达到了千余家。
外墙墙体保温隔热在建筑节能中占有重大比重。膨胀珍珠岩作为一种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珍珠岩在高温膨胀之后形成了许多微孔,这种特性被人们用于酒类、饮料、石油、医药和各种液体过滤的介质材料。由于珍珠岩保温材料多出于珍珠岩与水泥结合体,就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强度与导热系数的矛盾,因此出现了闭孔珍珠岩和玻化微珠。
如果在玻化微珠中发现有大量细粉料,通常是没有经过足够温度煅烧的珍珠岩矿砂(谷称生料)加工而成,这些粉料起不到一点保温效果,而且因为矿砂没有经过煅烧,比重很大,所以建议选择粒度均匀,较少细粉料的玻化微珠使用。开孔膨胀珍珠岩用手一捏就碎,经过加入胶粉料机械搅拌后大部分都会碎掉,而玻化微珠表面玻璃化比珍珠岩硬度大的多,经搅拌后的破碎率相对低一些。但在搅拌机中将玻化微珠搅拌时间不宜过长。
最近来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