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别名 |
覆膜模板,工程覆膜板,工地装饰木板材料定制,建筑黑红覆膜板厂家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柱模板 采用18mm 竹胶合板模板在木工车间制作施工现场组拼,竖向内楞采用60×80 木方@250左右,柱箍采用圆钢管48×3.5,柱截面B方向或柱截面H方向间距200~350,用可回收的M12普通穿墙螺栓加固,四周加钢管抛撑。柱边角处采用木板条找补海棉条封堵,楞角方直、美观。斜向支撑,起步为150mm,每隔1500mm 一道,采用双向钢管对称斜向加固(尽量取45°),柱与柱之间采用拉通线检查验收。
覆膜是一种物理工艺,一层膜一层铝板经过高温高压压合而成。覆膜板的优点是:
1、抗油烟:由PVC高光膜加工而成,清洗方便。
2、耐磨损:特有PET层,坚固。
3、防潮湿:表面覆膜,减免了水与铝材的直接接触,耐久性强。
4、触感好:表面有一层膜,触摸平滑,改变了金属材质冰冷单一的感觉。
5、花色多:由多种色彩可供选择。
6、价位适中,性价比好。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浇筑成形的模壳和支架,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建筑模板、建筑木胶板、覆膜板、多层板、双面复胶、双面覆膜建筑模板等。建筑模板按施工工艺条件可分为现浇混凝土模板、预组装模板、大模板、跃升模板等。
组合式钢模板,是现代模板技术中,具有通用性强、装拆方便、周转次数多等优点的一种“以钢代木”的新型模板,用它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可事先按设计要求组拼成梁、柱、墙、楼板的大型模板,整体吊装就位,也可采用散装散拆方法。
木质建筑模板,是一种人造板。用涂胶后的单板按木纹方向纵横交错配成的板坯,在加热或不加热的条件下压制而成。层数一般为奇数,少数也有偶数。纵横方向的物理、机械性质差异较小。常用的有三合板、五合板等。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胶合板术语定义(Plywood-Classification) GB 9846.1-88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2047-1972《胶合板一词汇》。 [2]
制作工艺
1、模板和支(拱)架构件进场后应进行验收,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使用。
2、模板及其预埋件、预留孔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3、当设计有要求或施工需要时,可在模板的隅角部位加设三角棱条。
4、支(拱)架结构的立面或平面均应安装牢固,能抵抗振动或偶然撞击作用,并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对支(拱)架的立柱加以固定。
5、使用木材制作支(拱)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受弯曲力矩或横向受压的杆件,不应釆用木材制作,并应减少杆件间的连接数目。
(2)长杆件应减少连接接头。
(3)压力杆件纵向连接应釆用对接法,并扣以硬木或钢制的夹板。搭接法仅可用于次要杆件的连接。
(4)两相邻立柱的连接接头应分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6、木构件节点的连接可釆用接榫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1)支(拱)架节点处宜使用钢夹板,并用螺栓夹紧。
(2)当杆件截面已按节点处的承压面积确定时,宜使用钢或硬木制作的承托垫板夹紧。
(3)在木材承受剪力处,不宜设置齿状连接。当需釆用齿状连接时,其接合长度不得小于30cm,并应考虑木材干燥时发生开裂的可能性。
(4)扒锯钉仅可作为临时连接或不计算受力的加固连接件。
支(拱)架的支承部分应安设于可靠的地基和基础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地基(特别是湿陷性黄土)上直接安设支(拱)架时,应有防、排水措施。
(2)在冻胀性土的地基上,应在施工期间土经受冻融循环作用时结构仍能保持设计位置。
支(拱)架预留施工拱度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支(拱)架承受全部荷载时的弹性变形。
(2)由于静活载和冲击荷载产生的弹性变形。
(3)加载后由于构件接头挤压所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4)由于基础沉降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支(拱)架宜设置千斤顶、木楔、砂筒或其它便于松动支撑构件的支垫,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木楔宜使用刨光的硬木,其倾斜度不宜大于1:2;两楔接触面的压力不宜大于2MPa。
(2)砂筒结构应经设计确定。加置在砂上的压力不应大于10MPa;砂筒内 应釆用质地坚硬、清洁并经筛选的干砂,其粒径宜为0.315mm~0.630mm;砂 筒在使用前应加置设计荷载(必要时可增加20%~50%的安全富余)进行预 压;砂筒上的空隙应釆用不易开裂且富有伸缩性的油灰填塞。
(3)用于支垫的千斤顶要具有自锁装置。
(4)跨度为10m及以上的拱或跨度为24m及以上的梁不得使用木楔支垫。
梁侧模板采用木方作为内楞间距约330mm,木方作为外楞间距500mm,采用可回收的M12普通穿墙螺栓加固水平间距500mm,竖向间距为中间一道。梁模板采用18mm胶合面板作为面板,梁底采60×80mm 方木横向布置,间距300mm。纵向支承为φ48×3.5钢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撑系统,脚手架梁跨方向横距1.2m,梁两侧立杆间距0.7m,其它纵距1.5m,步距1.5m。
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时,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2、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