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别名 |
覆膜模板,工程覆膜板,工地装饰木板材料定制,建筑黑红覆膜板厂家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柱模板 采用18mm 竹胶合板模板在木工车间制作施工现场组拼,竖向内楞采用60×80 木方@250左右,柱箍采用圆钢管48×3.5,柱截面B方向或柱截面H方向间距200~350,用可回收的M12普通穿墙螺栓加固,四周加钢管抛撑。柱边角处采用木板条找补海棉条封堵,楞角方直、美观。斜向支撑,起步为150mm,每隔1500mm 一道,采用双向钢管对称斜向加固(尽量取45°),柱与柱之间采用拉通线检查验收。
在楼地面上放出钢支柱轴线→立支柱→框架梁支模→在梁侧模板上分出模壳位嚣线→支主龙骨(或柱头板) →安装水平拉杆→安装角钢(或桁架梁) →安放模壳→模壳接缝铺油毡条→绑钢筋(先绑肋梁后绑板钢筋)→安装电气管线及预埋件→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拆除销钉及角钢(或敲击柱头板支持楔,使桁架梁下落)→拆除龙骨(或拆除桁架梁) →拆除水平拉杆→拆支柱
制作工艺
1、模板和支(拱)架构件进场后应进行验收,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使用。
2、模板及其预埋件、预留孔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3、当设计有要求或施工需要时,可在模板的隅角部位加设三角棱条。
4、支(拱)架结构的立面或平面均应安装牢固,能抵抗振动或偶然撞击作用,并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对支(拱)架的立柱加以固定。
5、使用木材制作支(拱)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受弯曲力矩或横向受压的杆件,不应釆用木材制作,并应减少杆件间的连接数目。
(2)长杆件应减少连接接头。
(3)压力杆件纵向连接应釆用对接法,并扣以硬木或钢制的夹板。搭接法仅可用于次要杆件的连接。
(4)两相邻立柱的连接接头应分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6、木构件节点的连接可釆用接榫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1)支(拱)架节点处宜使用钢夹板,并用螺栓夹紧。
(2)当杆件截面已按节点处的承压面积确定时,宜使用钢或硬木制作的承托垫板夹紧。
(3)在木材承受剪力处,不宜设置齿状连接。当需釆用齿状连接时,其接合长度不得小于30cm,并应考虑木材干燥时发生开裂的可能性。
(4)扒锯钉仅可作为临时连接或不计算受力的加固连接件。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底模和侧模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张拉力、混凝土弹性模量及上拱度数据,预设反拱及预留压缩量。
为消除支(拱)架非弹性变形,确定模板立模高程,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支(拱)架在正式使用前应预压。
模板及支(拱)架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
当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1.2MPa),即用手按不松软、无痕迹,方可上人开始进行轴线投测。根据轴线位置放出墙柱截面位置尺寸线、模板500 控制线,以便于梁模板的安装和校正。当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以后,开始引测楼层500mm 标高控制线,并根据该500mm 线将板底的控制线直接引测到上。 根据楼面轴线测量孔引测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控制线,并以该控制线为起点,引出每道轴线,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线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操作工艺
(1)支撑系统安装
1)钢支柱的基底应平整坚固,柱底垫通长垫木,楔子楔紧,并用钉子固定;
2)支柱的平面布置应设在模壳的四角点支撑上,对于大规格的模壳,主龙骨支柱可适当加密;
3)按照设计标高调整支柱高度。支柱高度超过3.5m时,每隔2m设置纵横水平拉杆一道;当采用碗扣架时应每隔1.2m设置水平拉杆一道,以增加支柱稳定性并可作为操作架子;
4)用螺栓将龙骨托座(或柱头板)安装在支柱顶板上。
5)龙骨放置在托座上,找平调直后安装L 50×5角钢(或将桁架梁两端之舌头挂于柱头板上)。安装龙骨或桁架梁时应拉通线控制,以间距准确;
6)模壳的施工荷载宜控制在25~30N/mm;
(2)模壳安装
1)模壳排列原则:在一个柱网内,由中间向两边排列。边肋不能使用模壳时,用木模板嵌补;
2)安装主龙骨时要拉通线,间距要准确,做到横平竖直。根据已分好的模壳线,将模壳依次排放在主龙骨两侧角钢上(或桁架梁的翼缘上);
3)相邻模壳之间接缝处铺以油毡条或胶带将缝隙粘贴封严,防止漏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