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结构产业现状走势分析
产品别名 |
祥亿钢结构 |
面向地区 |
|
所在地 |
其它 |
工程类型 |
钢结构工程 |
材质 |
其它 |
2015年11月28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山东济南市召开,岳清瑞会长在会上作《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挑战,促进“新常态下”钢结构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工作报告。指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钢结构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基础设施、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及设施、大跨度桥梁、高耸塔桅、海洋工程及能源工程建设等中发挥了的作用。我国钢结构制造、安装技术总体已达到国际水平,产业规模与钢铁行业同列全球,2011年以来,我国钢结构年产量从约3000万吨增长到5000万吨。
目前,全国从事钢结构制造加工、安装施工的企业到底有多少家?有固定生产场所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又有多少家?
先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11月,中国钢结构协会年会公布了第十批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单位名单。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从2006年12月开始以来,到目前已经评审了十批企业。经过历年的资质年审(合格或注销)、资质延续(合格或注销)和受理企业资质升级申请等,迄今为止,在册资质企业共403家,其中102家、280家、二级55家、三级11家。
再一组数据。中国建筑(601668)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在2015年中国建筑钢结构年会上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资质企业已超过800家,二级资质企业6000多家,三级资质企业3000多家,总共1万多家企业。时下,这个数量变化不会太大,尽管僵尸企业己经很多。
2015年11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省际钢结构行业组织经济技术协作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在会上作《把握新常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报告,“在2014年,行业仍没有过百亿的企业产生,年产值高的达到94亿元(中建钢构),平均18亿元。”2015年,中建钢构的年产值、年用钢量超“双百”,即产值超百亿元,达105.8亿元,用钢量超百万吨,达102.2万吨。中建钢构是二级法人单位,其业绩是值得颂扬的,今年季度中建钢构中标额己达102.2亿元。但是,年产值超100亿元在中国钢构企业中未必高的。2016年1月29日,中建三局在武汉召开职代会。工作报告说,2015年,中建三局全年新签合同额2623亿元,完成营业收入1290亿元,在中国建筑的二级法人单位中。其中,中建三局一公司合约额超过500亿、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中建三局一公司是三级法人单位,其用钢量究竟多少还不得而知,但一定是一匹黑马。中建八局2015年营业收入也破2000亿元。
美国《财富》排名有依有据,产值、利润公开透明,不能容忍的是两家钢结构协会的排名,其企业排名不公布评定指标,诸如产值、利润、用钢量,均是暗箱操作令人疑虑重重。2015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综合实力30强,居然有31强,第十六名并列;2015年度建筑金属屋(墙)面企业名单,居然有13强,有4家并列,有搞笑的成份。
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深水区,钢结构行业发展面临双重挑战,即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转型发展的深刻挑战。但是国家的三大战略重大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及工业2025等顶层规划设计陆续出台,逐步推进,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利好,行业未来发展出现新的挑战与机遇。
加快走出去步伐,与国际化,“”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的经济合作发展。揭示了我国经济新增长和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已经来临。“”大战略推进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国内城市和沿线国家。其的潜在市场,吸引了钢结构企业纷纷出走。以中建钢构、杭萧钢构(600477)、东南网架(002135)、精工钢构(600496)、多维联合集团等为首的企业在国外签下高达数十亿元的订单。东南网架签约委内瑞拉超过10亿元的大合同,北京多维联合集团和委内瑞拉签订新型板材项目。
“互联网+”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迅速发酵,各行各业纷纷尝试借助互联网思维推动行业发展,钢结构行业也不例外。2015年,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6月24日,常务会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互联网+这个新兴产业模式正式成为国家行动计划。目前,不少大型钢结构企业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钢构件加工与管理的智能化。如物联网的应用,全自动化的加工中心,焊接机器人(300024)等,特别是几个特大型钢结构的工厂现代化已经超过了欧美、日本等国。其次是施工现场的数字化、标准化。如BIM技术的应用、现场焊接机器人、自动化的施工平台以及4D、5D信息化管理平台、远程安全监控等。再有是管理上的信息化。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引入大空间3D激光扫描技术;钢结构在施工之前,将施工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仿真演示,可以提前发现并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制定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15年6月1日起实施。办公厅2015年5月19日转发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PPP已上升为国家意志。
PPP模式试点在全国不少地方正在展开,2014年重庆市签约启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市政设施、港口物流、土地整治6大类合计1300亿元的PPP项目,基本为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工程PPP项目。截至2016年2月29日,全国纳入信息平台的片区开发PPP项目达450个,涉及总投资额约8090亿元。
钢结构企业要坚决贯彻国家有关绿色施工和节能减排的要求,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的工艺和高新设备促进绿色施工、绿色建造。要推广应用新设备、新工艺,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推进“四节一环保”的创新;要结合钢结构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广使用定型化、标准化、工具化、可移动、可周转设施和装置;积极拓展BIM等信息化新技术,紧跟现代技术的发展潮流,促进绿色施工、绿色建造实现飞跃,促进绿色建造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说,钢铁和煤炭产能是重要基础性产业,为国家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受国内外需求下降、价格下跌等影响,钢煤产能过剩矛盾尤为,企业困难加剧。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发展新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多运用市场办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分类化解过剩产能。用“壮士断腕淘汰落后”8个字表达了的决心。
目前中国粗钢实际产能超过12.5亿吨,去年粗钢产量8.04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4%,属于“严重过剩”范畴。目前国内有钢铁企业611家,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表现为行业自律性差,“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为了牟取暴利,大量生产、销售和使用地条钢。”于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称,“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压减钢铁产能1~1.5亿吨。然而去产能任务艰巨,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备受各方关注。
今年4月9日,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在北京举行的2016(第七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称,正在编制中的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将“引导兼并重组”作为发展之一。据界面新闻消息,钢铁“十三五”规划“原则上”将于6月正式出台。“十三五”期间,并建设10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建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群”。其中,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2家超亿吨粗钢产量企业,3~5家5000万吨级以上企业,6~8家3000万吨级以上企业。
今年1月26日,本人应邀参加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中国钢结构协会和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清华大学承办的“2016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国内建设领域21名院士和60余位主管领导、企业家、学者齐聚京城,围绕“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可持续结构工程发展战略”、“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的主题展开一场与众不同的烧脑研讨,高知、高智们的智力碰撞,擦出了绚丽火花。历史的机遇之窗已经打开,国人可以看到未来五年钢结构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钢结构产量保持了年平均增长率15%以上的速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结构大国。我国积累了一批具备从事钢结构设计能力的工程师。目前,我国共有设计院1.9万家,据不完全估算,从事结构设计的工程师约30万人。但是,其中有经验从事钢结构设计的工程人员仅1.5万人,占比约为5%。有潜力从事钢结构设计的工程人员仅3.0万人,占比约为10%。钢结构工程设计人才仍十分紧缺。
中国钢结构协会力争实现“十三五”钢结构总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亿吨/年,国际市场能够到1000万吨,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比较遥远。协会计划扶持和产业联盟,落实钢结构建筑试点项目。在全国扶持30~50个集钢材生产、设计研发、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全产业链的钢结构集成服务和产业联盟。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3月28日举行的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装配式绿色住宅发展存在技术标准滞后、建造成本偏高、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利于工业化住宅发展等三大瓶颈。”以前,装配式住宅是少数建筑企业孤星血泪般搞试点工程,如今许多企业和资本如星火燎原般地杀了进来,近比较流行的“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这个口号的想法挺好,建房子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只要有模块,就可以一直搭下去。不过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搭积木的快感与痛苦,那就是搭起来后将其推倒,倒下去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牢固与安全感,只有倒塌的破坏感,还有一个口号是“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其本意是指建筑生产的各个部件可以像汽车零件一样分别生产,再通过生产线方式组装在一起,世界上多数汽车都是按照这种方式生产的。汽车的部件早就实现社会化供应,而建筑行业的部件供应中人为因素比重大,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当房子出问题时,可以随便换个配件解决吗?显然当前建筑问题是不能按照汽车工业的思路简单对待,喊这样的口号只会淡化建筑工业化难题,无助于市场真正认识建筑工业化的优势与本质。
我们来听听在“2016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上两位老总的发言。一位是马钢董事长高海建。他说,1999年,马钢引进条H型钢生产线,钢结构有过一段春天,发展的很快。10多年过去了,钢结构现在遇到的问题还是当年的问题,只不过暴露的更加尖锐和充分而已。中国钢结构发展路长道远,恕我直言,中国还没有这种文化,没有这种消费,也没有庞大的支持体系,现在不应该成为主流。另一位是宝钢钢构董事长郝荣亮,他说,中国钢结构能做到1亿吨吗?1亿吨可以救得了钢构行业吗?救不了!有人说我们的钢产能是10亿吨,有人说钢产能12亿吨,我宁肯相信是12亿吨,因为有很多钢厂其实就没饱和。有人说中国经济加在一块钢产量4亿吨就够了,有的人说是应该美国的10倍也就是8亿吨。我觉得不见得都有道理,日本现在是1亿吨左右,美国大概8千万吨到1亿吨吧。美国不是发展得好好的嘛?那么多、那么多军舰。而日本不是也发展得好好的嘛。去年进口国外的钢材有2万吨。过剩这么多,为什么还不能替代进口这一块呢?
我国的钢煤已进入到过剩状态,装备业包括钢结构则进入到结构性过剩,低端的、传统的部份过剩。的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今年4月6日,在常务会议上说。“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这个观点很重要,钢结构建筑将传统建筑的误差标准,一下子从“厘米级”,大幅度提高到“毫米级”,这是一个重要信号。以绿色建筑标准,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建筑标准和建筑品质。
工信部部长苗圩按捺不住,他在全国政协十二届第13次会议上出来说了真话:“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苗部长说,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希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2049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今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记者问了中建一局董事长2个当下热的问题:今年,“工匠精神”成为热词,作为工程建设领域一家获奖企业,中建一局如何理解“工匠精神”?中建一局董事长罗世威说,工程有两个特点是重要的,是,这个是工程的自然属性,第二是要体现出“匠气”,就是体现在外观的经久耐看,越看越有味道。我们已经做好了建1000米高楼的技术准备,并且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不配做这个行业。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诚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说,中国钢结构业转型中的道路充满艰难曲折。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查看全部介绍
网站地图